期刊简介

《国际病毒学杂志》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主要设有述评、笔谈、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疫情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读者为本专业科研人员,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高、中等医药院校的有关教学人员;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医师;生物制品工作者;各级卫生防疫工作者;临床检验工作者,以及与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防治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出版部门: 《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8-22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673-4092

邮发代号: 18-223

出版周期

创刊时间 1994

出版地区

出版地区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病毒学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病毒学杂志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8-223
  • 国内刊号:1673-4092
  • 出版周期: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
国际病毒学杂志介绍

《国际病毒学杂志》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主要设有述评、笔谈、论著、综述、讲座、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际交流、疫情报告、会议纪要及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读者为本专业科研人员,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高、中等医药院校的有关教学人员;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医师;生物制品工作者;各级卫生防疫工作者;临床检验工作者,以及与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防治有关的科技工作者。

本刊栏目设置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述评、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防控、监测与流行病学研究、病毒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国际病毒学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病毒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 ~ 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

  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亲自核对原文并保证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主要参考近4年内(近2年内的文献,不得少于所引文献的50%)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的文献,以10~20篇为宜,以期刊为主,适当引用书籍章节。

  来稿需请作者所在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信中注明“不涉及保密”。请自留底稿,一律不退稿(图片除外)。切勿同时一稿两投。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刊物。

  来稿如系国家基金项目资助或部、省级以上攻关课题,应在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单位正式介绍信、查新报告和2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


期刊引用
国际病毒学杂志影响因子
国际病毒学杂志发文量
国际病毒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国际病毒学杂志往期文章
  • 21种药用植物醇提物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目的从21种药用植物醇提物中筛选出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的药物.方法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以HepG22.2.15细胞株为筛选工具,60%乙醇回流提取得到药物醇提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滴度.结果田基黄和石花醇提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e抗原分泌有明......

    作者:郑超;刘敏;齐秀丽;李健;陈美珍;张玉强 刊期: 2014- 03

  • 病毒性胸膜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病毒性胸膜炎临床特征,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病毒性胸膜炎患者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性胸膜炎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单侧为常见,发病前观察患者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等症状,合并胸壁触痛以及叩击痛、胸水为渗出液,包裹情况比较常发.结论临床诊治时,若发现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发热、胸水短期内出现包裹,可考虑患者为病毒性胸膜......

    作者:王云 刊期: 2015- z1

  • HAART对FAS介导的CD4+T细胞凋亡的影响

    Fas抗原的表达在HIV-1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病情的进展,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也随之增加.通过Fas抗原介导的细胞凋亡是CD4+T减少的重要原因.HAART的应用能使艾滋病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激起人们加深对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的研究.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李丹;吴南屏;朱彪 刊期: 2001- 06

  • 2015-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8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了解流感流行的特征.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8年19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illness,ILI),共计219100例;同期门急诊就诊病例共计9484639例.ILI和病原学监测数据均源自“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分析不同时间、地区、年龄组流感流行情况.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15-2018年ILI......

    作者:跃华;张海洋;海岩;雷霞;宋健 刊期: 2018- 5

  • 病毒性肺炎患者病原学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名参加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s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流感病......

    作者:杨艺;陆小艳 刊期: 2015- 6

  • 2010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初步研究

    目的了解2010年北京地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2010年7月至10月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采集患者眼拭子标本207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CoxA24v、EV70病毒核酸检测,同时使用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将获得的阳性CoxAE4v毒株进行VP1区基因全长的序列分析.结果检测207例患者眼拭子标本,获得19例CoxA24v阳性样本,阳性率为9.2......

    作者:李洁;张代涛;张新;黄芳;李锡太;贾蕾;刘园;严寒秋;黎新宇;王全意 刊期: 2011- 03

  • 人腺病毒感染进展

    腺病毒(adenovirus,Ad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全球各国家或地区均有腺病毒感染(adenovirusinfection)出现.1953年人类首次分离到腺病毒,现有研究发现腺病毒约有100个血清型,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和禽类腺病毒两属[1].依据腺病毒中和试验(viralneutralizationassay)结果,可将人腺病毒(Humanadenovirus,HAdV)分为69种不同的血清型......

    作者:杨思园;于凤婷;王凌航 刊期: 2017- 5

  • 拉米夫定在肝脏移植患者乙肝病毒再感染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第36届欧洲肝病年会巡礼

    肝脏移植后有各种类型的合并症.由于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有相当比例是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终末性肝病患者,而且肝脏移植供体也包括相当数量的HBV标志阳性的人群,因此肝脏移植后有再发HBV感染的问题.肝脏供体的HBV标志类型、HBVDNA是否已经发生变异、以及是否经过合适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都是影响肝脏移植患者发生HBV再感染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以及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作者:成军;李莉 刊期: 2001- 06

  • HIV-1表型耐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使用显著提高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存活率[1].然而,耐药性的产生却严重降低了治疗效率.因此,采用合适的HIV耐药检测方法,及时了解患者的HIV耐药性,对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和控制整个艾滋病疫情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耐药检测方法有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基因型耐药检测是通过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序列的改变来判断毒株的耐药情况.由于该方法花费少、简便快捷[2]对检......

    作者:李晶;姚均 刊期: 2014- 01

  • 手足口病再感染的地理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再感染率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其地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地理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再感染率和病原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再感染率约为7.74‰;其分布集中在豫中部(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等)和豫北地区(鹤壁市、焦作市等);手足口病发病率高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亦高;在EV71流行期伴随......

    作者:王彦霞;茹维平;康锴;潘静静;陈豪敏;许汴利 刊期: 2012- 04